mmc/eMMC/SD-card/SPI/SDIO

mmc/eMMC/SD-card/SPI/SDIO

mmc(multimedia card) 1997 siemens & sandisk

sd card(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) August 1998 Panasonic, Toshiba, Sandisk

MMC protocol supports 2 mode: MMC(standard) and SPI

Under MMC framework there are those type of MMC devices: MMC Plus, MMC Mobile, MMC Micro and eMMC(until 2018 still alive)

SD protocol supports 3 mode: 4-wire mode, 1-wire mode and SPI(required)

The max. transfer rate of SPI mode(MMC) is 20 Mbit/s and SPI mode(SD) is 25 Mbit/s.

SD與 MMC 的兼容性

MMC協議與SD協議都支持SPI mode,如果有SPI總線,無論使用SD卡還是MMC卡都不是問題。雖然MMC的SPI mode不是required,然而基本上所有的MMC都支持SPI mode。SPI模式支持不帶CRC校驗的傳輸方式,可以降低硬件要求

MMC 的 SPI mode 最大傳輸速率為 20 Mbit/s; SD 的 SPI mode 最大傳輸速率為 25 Mbit/s。

MMC卡與SD卡兩者在時序上也是一致的,讀寫命令控制也完全一樣,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把兩者混在一起寫的原因。

差異。

一。在數據位寬方面,MMC卡最大支持8BIT,而SD卡只能支持4BIT傳輸。

二、在卡的激活過程,MMC使用CMD1來進行激活,而SD卡使用ACMD41來進行激活的。於是,這兩條命令也成了主機區分兩種卡的類型的關鍵。在獲取卡的RCA地址時,MMC卡是由主機分配RCA給設備,而SD卡則是由設備返回RCA給主機。

三、在CMD6的使用方法上也有很大不同。MMC有EXT_CSD的概念,主要用CMD8進行讀取,CMD6進行設置。而SD卡則只用CMD6進行UserFunction的設置。SD卡的CMD8主要用於區別SD1.0和SD2.0。

四、MMC還支持CMD14和CMD19進行主線測試,從而選擇合適總線進行通信。SD則不支持。另外,MMC卡還支持CMD11、CMD20這類數據流操作,因此較多用於媒體設備上。MMC還支持Boot等高級的用法(SD也支持)

SDIO是在SD軟件協議上定義的標準接口,透過 SD 的 I/O接腳來連接外部外圍,並且透過 SD 上的 I/O 數據接位與這些外圍傳輸數據,相對SD增加了低速標準。

什麼是MCI:MCI是Multimedia Card Interface的簡稱,即多媒體卡接口。上述的MMC,SD,SDI卡定義的接口都屬於MCI接口。MCI這個術語在驅動進程中經常使用,很多文檔,函數名字都包括”mci”.

其他各種存儲卡:xD卡,記憶棒(memory stick), CF卡,SM(Smart media)卡, 慢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。

SD Memory Card Spec(ver 1.0) / MMC Spec(2.11) compatible。按照spec,物理規範應該也是兼容的,已經找不到MMC Spec(2.11) ,待核實,不過其實核實的意義也不大了。

eMMC

eMMC是當前使用很多的設備。eMMC為具備MMC協議標準的芯片,故名eMMC-embeded MMC, 嵌入式MMC,封裝形式為IC。

eMMC為具備MMC協議的芯片。然而MMC支持SPI。

實際查看eMMC的datasheet,V4.41 eMMC不支持 SPI mode,但是支持X1,X4的mode。所以,Host具備SPI無法向eMMC內存儲數據,必須為SDIO方可向eMMC內部存數據。SPI模式支持不帶CRC校驗的傳輸方式可能是原因。

results for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